關於淹水,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認為,重要原因有二,一是雨下太大了,第二就是過去台灣的治水方向太迷信工程手段,錢全部砸在工程手段上,沒有從都市設計的角度來解決問題。
新北市平溪鄉中埔村一帶,原本有老溪、老樹縱橫,也剛好是我成長的地方,被農業局整成了大水溝,原本的樹、河谷、魚蝦都被刨起來,水泥灌注。這正好就是李鴻源所說的工程思維,真是嗚呼,哀哉。
荷蘭的做法是把城市中的廣場下沈,用來在暴雨時擔任滯洪池的角色,這很難,因為大部分都市,空間都已經非常飽和、擁擠,必須在有限空間內,鹿特丹在氣候邊遷調適上領先全球,主要原因之一,是良好的官民合作。
為什麼官民合作很重要?鹿特丹市政府首席水治理工程師古柏利(Daniel Goedbloed)舉例,強降雨時,街道難免會淹水,但我們要確保沿路的建築物,不會跟著一起淹。
不過,市政府有公權力可以管好街道和公共空間,但沿路私人擁有的商辦、住宅,就必須有民間企業和居民一起參與,才有可能做得好。
#海綿城市
#幹小事